提起江南,无人不知晓姑苏的园林,无锡的太湖。而当江南的富庶渐渐的变成了熠熠生辉的国际级手刺,即使同属苏南,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片土地还有一个叫镇江的当地。
这座曾掌握江苏权柄的重镇,现在却仅仅江苏最小的地级市[1],暗淡于周围兄弟耀眼的光环下。或许只要在高三联考的时分,苏锡常才会想起镇江来。
当年民国时期的商业纽带,一路沦为现在苏南末位的经济方位。还有民间镇江“撤并”的传言,部属区县被周边城市“吞并”的过往,都是这座旧时繁都的心头刺。
镇江,这座把守长江与运河十字路口的古城,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和富贵商埠。
长江边上的西津渡,千百年间见证了六朝车马、唐宋诗家、元明商船的来来往往,将天南海北的商魂熔铸成独一份的江湖气——张祜夜泊金陵渡望星火,王安石瓜洲口叹春风,马可·波罗在此踏入东方秘境。
这座在明代就已跻身全国33个大都市的古城,又在民国初期迎来了一次会集迸发。其时孙中山先生确定镇江的潜力,在《建国方略·实业方案》中,特别把镇江列为要点开展的内河商埠。
孙中山对镇江的注重并非空穴来风。1861年列强撬开长江,镇江被逼开埠,却意外撞进近代化的激流:外国本钱接二连三,建立洋行;国内浙江、广东、山西、陕西等商业行帮也接连不断,在镇江建立会馆。
彼时的镇江江面,那是蒸汽轮与木帆船交错如梭。每年苏松区域的棉布运销量可达4000万匹,经过镇江港转输的就有1000万匹左右,占到四分之一。在进出口贸易最盛的1907年,镇江海关白银年吞吐量打破3500万两[2]。
镇江人借此汲取现代文明,近代民族工业得以鼓起。1873年轮船招商局镇江分局的汽笛破空,1895年大纶丝厂缫出江苏首根近代工业丝,电报局与邮政总局更让古城首先跨入千里传音年代[3]。
根据这优秀的根底,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,镇江接过江苏省会权杖,摇身变为“摩登都市”。
当别处还在火油灯下盘账,镇江人现已拧开自来水龙头、点亮电灯,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。
1926年建立的自来水公司,待江边水厂竣工投产时,现已铺设上水管道10多公里,头两年城市居民就有1460户安上自来水;1936年大照电灯公司建成的电力路灯已达到1955盏,相较于1913年简直翻了两番[4]。
教育资源也跟着省会落地而歪斜。北固山西麓,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拔地而起,这所由省政府主席陈果夫任名义校长的学府,为华东医疗系统的现代化奠定根底。至今,南京医科大学仍将校史追溯至这所学院。
但是,高光时间总是稍纵即逝。现在西津渡老墙仍嵌着“一眼看千年”的石碑,仅仅碑铭未提:即使贵为省会,也敌不过帝国主义的掠取。镇江最耀眼的黄金年代,早被江风吹散在民国烟雨里。
漕运是镇江的生命。19世纪后期,因为比年内战,这条曾串联南北的黄金水道沦为断续泥沟,日渐断航。英国人呤俐笔下,其时的运河已是“河工久废,石堤颓圯,河水众多”[5]。
命运转机都藏在铁轨里。清政府兴修津浦铁路时原方案并非天津到浦口,而是天津到镇江。它直通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四省,是长江下流一带的南北干线,却被镇江商会元老吴泽民以“损坏镇江大好气势”为由逼退[6]。
清政府不得不改变方案,改筑沪宁路和津浦路联接铁路改道浦口。镇江被踢出南北动脉后,旧日江面货船“桅杆密如苇丛”的盛景突然干涸,输入内地的贸易额敏捷坍缩,通车后的1912年仅剩约648万两,而通车前的1907年足有1225万两,腰斩近47.05%[6]。
镇江的商业命脉遭铁路重创。镇江开埠后曾以钱庄、木业、江绸业、绸布业、江广业五大支柱产业著称,其中江广业左右了镇江市面的兴衰荣枯。它主导着跨区域的大宗产品流通,如糖、黄麻等各类南北杂货[5]。
津浦铁路通车后,徐州夺走黄麻、蚌埠截流糖货,而在此之前,京汉铁路(1906年通车)和胶济铁路(1904年通车)就现已将来自北方的北货运送道路大部改道铁路。就此,镇江北货营收大幅度下降,仅及顶峰时的20%-30%[6]。
从镇江的税收中也可瞥见颓势。子口税本是帝国主义为便当产品推销设置的特别关税,进口货在镇江交纳完较轻的子口税后,不必交内地税就能一向把货运至目的地。津浦铁路通车后,镇江海关征收的子口税额还不及通车前的一半[6]。
1929年省会桂冠扣上,镇江妄图借官威续命,希冀能凭借全省人力财力,追求镇江的复兴。惋惜疏浚运河的蓝图一向没有落地,仅仅城市建造向着现代化迈了一步。
而周边城市早现已谋划着开埠抢生意:1896年姑苏在下流建立海关,3年后南京亮出金陵关招牌,1905年镇江北面的连云港自行开埠获批,1906年镇江东边的南通的天然生成港开埠,对镇江构成合围之势。
想当年镇江江湖方位仅次于上海、汉口,现在眼看着强邻兴起。姑苏港赚得盆满钵满,南京港吞吐国际集装箱,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翻开滨海铁路大通道,张家港跃居亿吨大港,自己只能守着一点自留地。
这憋屈劲儿一向延续到改革开放,整个苏南都成了经济优等生,镇江仍是没缓过劲儿来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醒大地,却先给镇江带来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。1983年关于镇江来说是悲痛的一年,这一年南京拿走了溧水、高淳,武进、金坛、溧阳收入常州囊中,宜兴则投入无锡怀有[7]。
镇江因而成了今日江苏省面积最小、人口最少的地级市,总面积缩减至3800多平方公里,只剩有本来的近三分之一[1]。而巅峰时期的镇江专区,下辖1市10县,其规模有了今日苏南五市里面的镇江市全境、常州市和南京市的大部分区域。
每况愈下的颓势在世纪之交暴露无遗。千禧前夜的1999年,镇江416.5亿元的GDP仅相当于南京的46.3%,无锡的36.6%[8]。
2003年,当苏锡常高举《苏锡常都市圈规划》大旗时,间隔常州仅60公里的镇江却被为难地划入南京都市圈。这个从前的江南重镇,在区域竞合格式中逐步沦为边际人物,连“苏南兄弟会”的一张入场券都未取得。
苏锡常一向视镇江为南京的“小弟”,但即使2014年发布《宁镇扬同城化开展规划》,三兄弟仍是“附近难相亲”:南京地铁S5号线直抵扬州瘦西湖,镇江仅获句容支线规划。
负债累累的危机,更将镇江面向风口浪尖。镇江的负债率从2018年的105%,一路上涨到2020年的121%,3年来在江苏十三太保中一向遥遥领先[9]。回望曩昔镇江的张狂举债:新城建造、地道工程,投入产出失衡的狂飙,终将镇江推至山崖边际。
绝地中的镇江敞开了悲凉自救。全国首个“12年化债方案”成为破局之道,卖财物、砍项目、求输血困难发动。多年尽力下,2019年高新区首先破冰,2022年润州区也完成了隐性债款清零[10]。
这儿有国内药品包装范畴的头部企业,年产20亿支注射剂瓶,服务全球300多家医药企业;这儿也有全国最先进的医疗器械研制生产基地,每年把制氧机、呼吸机、血糖血氧仪发往全球各地[11]。
这座有山有水有绿意的江南城市,在当年全国宜居城市的评比中,以0.8047的指数排到了全省第5名,全国前20的方位[12]。从前在江南城市中名不见经传的镇江,也渐渐变得受游客的喜爱,2023年镇江市完成旅行总收入513.46亿元,同比增加111.8%[13]。
当北固楼前的潮水敲打江岸,咱们听见的不仅是“何处望神州”的千古喟叹,更是一个城市在年代激流中破茧重生的铿锵足音。困局重重的镇江故事,应当不仅仅盛衰轮回的注脚。
[4] 镇江市前史文化名城研讨会. (2010). 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研讨. 江苏大学出版社.